臺灣大學_標題 主選單
校園焦點標題
:::

臺大粉樂町 時代的眼睛:與當代藝術的對話開幕

當代藝術是一種發聲與表達,展現時代的樣貌與生活的狀態;當代藝術擁抱不同的個體,如一所大學接納才性各異的學生,還有什麼比一場藝術慶典更適合祝福臺大85歲生日?

「臺大粉樂町 時代的眼睛:與當代藝術的對話」將於11月26日熱鬧登場,將藝術作品設置在臺大校總區內多處,並配合一系列講座與導覽活動,將當代藝術帶入校園。富邦藝術基金會策劃的「粉樂町-臺北東區當代藝術展」已有八年豐富的經驗,這次作品自城東來到城南;自都會來到校園,這之中的移轉將融入臺大的觀點,帶入新的空間詮釋,賦予學術研究的意義。作品深入校園角落,與學生互動,臺大人也藉此用另一種角度欣賞校園。

校長楊泮池上任以來持續鼓勵藝文活動,讓藝術豐富學生心靈生活。臺大藝文中心做為校內推廣藝術的平臺,與富邦藝術基金會攜手延攬來自英國、法國、日本、韓國及臺灣共十三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包含空間裝置、影像銀行、平面畫作、多媒材創作以及剪紙藝術。臺大儼然成了一座不用排隊與門票的「無牆美術館」。藝文中心主任沈冬表示,對臺大而言,期待藉由一場為期近兩個月的展出,讓學生走出教室,打開感官,思考「藝術在哪裡」?大學生應具備什麼樣的能力來「發現」藝術?作為知識的殿堂,臺大渴望推動藝術教育,並與年輕藝術家接軌。

這次的展覽標題副標引用已故哲學系教授殷海光先生的話:「人活著就是要追求真理;知識分子是時代的眼睛。」展出的作品有如社會的縮影,呈現不同藝術家所關心的事物以及他們所追求的真理、渴望。臺大沒有藝術學院,粉樂町將為校園帶來一股新氣息。在歷史與現代錯落的校園中,找到人群、空間,與藝術對話的可能。帶一張粉樂町的藝術尋寶地圖走逛臺大校園,你將會發現未曾留意的校園風情,還有,原來藝術可以與我們如此親近。

藝文中心沈冬主任序言

藝術,是走出自己的步伐;以新角度重新觀看、重新發現。臺大粉樂町是一個鼓勵大家在漫步校園的同時,重新體認美的活動,由十多件作品串連起來的路線,是一條從沒走過的路,路上有隱匿的驚喜,及嶄新的視野。殷海光形容知識份子是「時代的眼睛」,重要的或許不是我們看見了什麼,而是我們有沒有打開眼睛,見證藝術家所帶來不同的藝術面貌。正如羅丹的名言:「我們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

在殷海光的時代,他以筆的力量來對抗言論思想禁制;今天,藝術家們則以多元的創作做為發聲的管道,訴說各自的故事。在一所大學中,自由的意識是我們最珍貴的寶藏之一。藝文中心以這樣的心情與態度,持續嘗試為校園注入豐富的藝術養分與氛圍。不同的是,這次作品移到公共空間裡,走向你我,傳達它的訊息。也許你不會喜歡每一件作品,但正如逛一間美術館,我們各自找到引起自己共鳴的作品,手中那條美感的線終究是要與生活經驗交集,才能在那相遇的瞬間引發美的火花。

這次參與臺大粉樂町的藝術家包含Filthy Luker(英)、黃法誠、涂維政、任大賢、澎葉生(法)、蔡宛璇、李柏毅、王艾莉、蔡潔莘、金明範(韓)、松枝悠希(日)等11位活躍於當代藝術領域的新生代創作者,帶來雕塑、繪畫、聲音、攝影、裝置等多種媒材的作品,其中更包含獨家為臺大空間打造的新創作,令人期待。臺大今年邁入第85個年歲,人文與歷史是我們引以為傲的資產;同時,我們也樂於與年輕藝術家接軌,望見不一樣的角度,交流不同的美感價值。

先秦時期有編鐘、編磬之類的樂器,其源流可以推溯比孔子更早的時代,一個以「和」為美、強調「和而不同」的音樂美學的時代。英國學者以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的藝文晚會為例,比較東西方思維的不同。英國演出的曲目皆以獨奏樂器為主軸呈現,中國的演出則包含了必須由多人一起演奏的編鐘。編鐘音樂的特質反映了「和而不同」的美麗。孔子的時代動盪不安,士大夫仍熱切討論著什麼是理想的社會。美,看似一個空泛的概念,其實往往是透過不斷的追尋與磨合而來,得來不易。

這次與富邦藝術基金會合作的機會也非常難得,今年粉樂町在東區展出時的主題為「和諧」,作為雙方合作的目標尤為貼切。在策畫過程中,我們彼此充分溝通,消除藩籬,像是彼此調整頻率與音高,合奏一首完美的曲子。這是一次大學與企業的合作,過程中也仰賴校內多個單位彼此配合才得以完成,我們有共通的目標與夢想,期望在美的旅程中聽到不同的聲音與激盪。

【臺大粉樂町 展覽資訊】

  • 主辦單位:臺大藝文中心、富邦藝術基金會
  • 參與藝術家:Filthy Luker(英)、Tim Budden(英)、王艾莉、任大賢、李柏毅、松枝悠希(日)、金明範(韓)、洪易、涂維政、黃法誠、澎葉生(法)、蔡宛璇、蔡潔莘 (依姓名筆劃排序)
  • 開幕式:11/26 (二) 10:30於臺大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主持人:曾寶儀

更多作品資訊請見網站:http://arts.ntu.edu.tw/activity/view/menu_sn/2/sn/150

ENGLISH 常見詢答 學術單位 行政組織 認識臺大 服務資源 研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