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_標題 主選單
校園焦點標題
:::

臺灣大學 交通大學 成果發表《科學》期刊
中國南海海床揭密新發現:衛星雷達重力
透漏隱藏的海底構造秘密

由臺大張翠玉副教授與交大黃金為教授研究成果榮登《Science》期刊,由兩校校長主持,於10月14日共同召開記者會

臺大、交大學者合作研究海底構造,揭開不為人知的海床構造秘密,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十月的《Science》期刊。交通大學土木系教授黃金維、臺灣大學海洋所教授張翠玉表示,現在的衛星雷達測高技術,可幫助人類探究更多的海底秘密。這次他們便是利用衛星雷達提供的重力資料,完整發現海盆中密麻交織的斷層與裂軸,為海洋地質科學的重要發現。 針對海底探勘的艱巨任務,需要相當的研究科技,早期人類利用研究船進行海域探勘,發現了如海溝、洋脊等特殊地形,但自從從衛星雷達測高技術發展以來,人類研究海洋從區域、平面的觀察,一躍而為全域、球面的視角,也有助於海洋科學家進行更多的海洋探勘工作。

在最新一期的 《Science》 期刊中,學者提出新的全球海域重力以及海床起伏模型,對海域的構造活動觀察提供了更好的精度及空間解析度,該研究衍生的垂直重力梯度值,甚至可辨識埋藏於沉積物下方的構造單元。 黃金維及張翠玉兩位教授接受《Science》 期刊邀請,利用上述方法與最新的衛星雷達海域重力資料,再使用垂直重力梯度,以檢視南中國海的海盆構造。他們發現,雷達重力已可清楚辨識南海大陸及海洋板塊邊界,並清楚發現南海海盆的中央張裂軸。同時,南海海盆中數條與中央張裂軸斜交的斷層,還是首次清楚且完整地辨識出來,實為海洋地質的重要發現。黃金維教授指出,他們的研究強調雷達技術、雷達重力在海域地形、重力場研究及其海板塊構造分析之應用。研究發現也可用來驗證及強化傳統海洋地球物理的觀察結果。

張翠玉教授也強調,由於衛星雷達觀測技術不斷提升及不斷的新衛星任務,人類對海洋科學、環境變遷的研究以及海域資源的開發,將迅速地進入新的時代。他們的研究提出測高衛星的雷達波形重定技術的新發展方向,及如何挑戰 1 mgal (重力單位,約為 g 值的一百萬分之一)的雷達重力精度,以及 500 公尺的空間解析度,這對淺水海域的重力及地形量測非常有用。

張翠玉教授表示,近年來她使用海底地震儀偵測南海海域地震活動,已經計算出南海北部的淺部地震速度構造,未來可以轉換成空間密度模式,並加入重力反演,對南海的構造發育已有更進一步的解析。

黃金維教授除了以所擅長的衛星雷達、衛星重力及 GPS 定軌道技術觀測出南中國海地形外,也觀測到西藏、中亞、西伯利亞、南極等地區,因為氣候變遷引起的冰川及凍土變化,今後亦將持續觀察世界主要農業區因地下水過度使用引起的地層下陷狀況。

ENGLISH 常見詢答 學術單位 行政組織 認識臺大 服務資源 研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