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_標題 主選單
校園焦點標題
:::

地質系吳逸民副教授地震預警研究受到國際重視
有效偵測地震波到達前應變降低傷亡和財產損失

 如果能在強烈地震之震波擴散之前的10到30秒發布警報,警告該區應變,應能降低民眾傷亡和財產損失。本校地質系吳逸民副教授利用「地震初達波從事地震預警研究」成果受到國際重視,美國夏威夷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去年已採用相關程式,進行預警監測。

 吳教授的研究成果連續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訊》等國際知名期刊,除了引起美國地震界重視之外,韓國氣象廳去年底也邀請他發表演講;日本京都大學決定用此概念研發地震預警系統。吳教授目前正研發結合微機電技術、可隨身攜帶的掌上型地震預警器,一旦有災害性大地震發生時,民眾可在第一時間收到氣象局傳送的警訊,及時採取應變措施。

 吳教授指出,台灣位在地震頻繁的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活動頻繁,災害性地震也經常發生。如 1906年嘉義梅山地震、1935年新竹台中烈震,以及1999年集集大地震,至今都在民眾心中都產生無法抹滅之回憶。因此,地震防減災是必須持續加強的研究重點。

 地震預測一直都是熱門的地震防災研究議題,儘管有許多的前兆現象能被確認,但目前仍未達實用階段。由於體認到地震預測之運用成效仍低,許多國家進而將資源投入地震預警系統之發展。快速的地震資訊,除了是地震防救災反應重要的指標外,也能滿足社會大眾的期待,地震預警系統所提供之訊息,更是直接提供重大工程及民生設施採取緊急地震應變的關鍵。

 地震預警是當地震發生之後,在破壞性的地震波尚未來襲前之數秒至數十秒提出警告。這段時間可直接用於降低地震災害,運用的範圍如下:

  1. 學校學童躲入桌子底下尋求保護及心理應變。墨西哥市的預警系統研究成果顯示,接受地震預警訊息的學童,在心理上大幅降低對地震之恐懼。
  2. 工人能離開危險的工作位置。
  3. 醫院進行的手術能暫時停止或調整精細及關鍵的操作,例如:眼科手術等。
  4. 運輸系統能自動停止或減速,例如:高速鐵路列車減速以降低翻車之風險。
  5. 維生管線及通訊網路能自動調整、重組或關閉,例如:關閉瓦斯及供水管線,減少地震所引起之火災及其他災害。
  6. 工廠能及時進行緊急應變,保護振動敏感之設備,例如:晶元製造廠。

ENGLISH 常見詢答 學術單位 行政組織 認識台大 服務資源 研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