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_標題 主選單
校園焦點標題
:::

日本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小林誠教授來校演講【Meet the Laureate】

甫於2008年獲諾貝爾物理獎的日本籍小林誠(Makoto Kobayashi)教授2月1日來台訪問,2月2日上午來訪本校,同行者有日本KEK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鈴木厚人機構長及KEK素子粒子原子核研究所IPNS山內正則副所長,此次訪台係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邀請,貴賓與陳副校長的訪談會議由沈冬國際長及物理系系主任熊怡及多位教授陪同接待。

會面中,本校簡報臺大國際化發展近況。小林教授讚許,相較於日本的高中生,臺灣高中生對科學的愛好及熱誠令人印象深刻,本校也分享臺大每年在溪頭舉辦之科學營也相當受學生好評。此次訪談過程,物理系把握難得機會與諾貝爾獎大師小林教授熱誠交流,會談甚歡,結束前本校熱情邀請小林誠教授未來能再次造訪臺大,並進一步安排雙方的深化會談。

小林教授的訪台行程包括拜見馬英九總統及走訪國內重要研究重鎮國科會與中研院等單位,2月2日本校物理系學會主辦的【Meet the Laureate】,小林教授與大學生及高中生相會與談,與會者反應至為熱烈,深受好評。

小林教授於1972年與同在日本京都大學任教的益川敏英(Toshihide Maskawa)提出CP對稱性破壞的理論,預言了第三類夸克的存在。直到2001年,美國和日本的粒子學者各自發現了自發對稱性破缺(spontaneous symmetry breaking)的真實存在,方才證實了30年前兩人的理論。他們提出的「卡比博•小林•益川矩陣」(Cabibbo-Kobayashi-Maskawa matrix,簡稱CKM matrix)如今廣為人知。

小林教授現年65歲(1944年4月7日-),出身於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1967年畢業於日本名古屋大學(Nagoya)物理系,1972年3月獲同校博士。小林教授專注於研究基本粒子理論,以研究CP破壞聞名於日本物理界,因與益川敏英共同提出小林-益川矩陣,可以解釋電荷宇稱不守恆的現象,並預測當時尚未發現的至少三族以上的夸克,而獲得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小林教授現為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註: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High Energy Accelerator Research Organization,簡稱 KEK,原為隸屬於日本文部省的國家實驗室,於2004年法人化後,隸屬於日本大學共同利用機關法人,為高能物理學與加速器科學的綜合研究機構)名譽教授、獨立行政法人日本學術振興會理事及財團法人國際高等研究所研究員(fellow)。

小林教授於1979年成為KEK副教授後,即開始參與Tristan對撞機規劃,1989任KEK第二物理部(Physics Division II)主任,開始負責實驗研究群,規劃Tristan之後的加速器,即以在B介子系統證明CP破壞為目標的“B工廠”:1994年通過開始建造加速器與偵測器,即Belle實驗 (編按:臺灣於此時加入);1999年開始運轉;2001年確證小林-益川理論。小林教授於2003年擔任KEK實驗室擴大後的粒子與核子研究所(IPNS)主任,負責包括 B工廠加速器在內的實驗計畫,期間還負責相關的KEK法人化,B工廠加速器則穩健推展;2006年自KEK退休,2007年擔任JSPS (日本學術振興會) 執行長。

ENGLISH 常見詢答 學術單位 行政組織 認識台大 服務資源 研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