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_標題 主選單
校園焦點標題
:::

世界屋脊的新視野 領導學程的新體會

為了讓學生們在課堂學習之外,也能親身實踐團隊領導與管理,本校領導學程在今(99)年暑假7月31日至8月28日期間,規劃了「領導實務與實習」的課程,由物理系朱士維教授帶領13位領導學程第2屆之學員與2位助理,前往尼泊爾喜馬拉雅山進行戶外領導之實習。

領導學程主任柯承恩教授表示,登山健行的艱鉅固然使得個人的體力與意志備受考驗,然而透過團隊的合作、相互間的關懷與鼓勵,則能以眾人之力克服所有之挑戰,達成預定之目標。喜馬拉雅山區的原始環境有別於物資豐饒的臺灣,讓大家對現有環境心懷感恩;而大自然的不可抗力因素也讓同學體認生命的可貴;此行因天候不佳而滯留山區的經驗,更提供自我省思的機會。

組織運作與團隊建立
行程中,學員們每天輪流擔任LOD(Leader of the day),負責與當地嚮導溝通、討論隔天的行程規劃及隊伍的編制,其他人則接受LOD的指揮,學習領導與被領導的藝術,而行進間LOD更負起主動關心隊員狀況的責任,帶動團隊的士氣。每天晚上召開當日行程的檢討會,由學員們自己主持,練習意見的整合與收斂,再由朱士維老師從旁指點,讓團隊從經驗中學習如何做的更好。

在臺大校園裡,領導學程的學生個個身懷絕技,或是社團的幹部、或是系上的核心人物,但在喜馬拉雅山上的這段期間,亮麗之頭銜與學資歷不再有意義,書念得再好、活動辦得再多,在高山上都只是一個普通人。體能上的極限很誠實地呈現,高山症的發作也很公平。也正因如此,這群優秀的年輕人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從而虛心地且誠摯地相互扶持合作、關懷體諒,對彼此的互動更深懷感激之心!因為在山上,每個人都可能需要被幫助,也都有機會幫助別人,那怕只是伸出一隻手,拉下方的同伴一把。

感恩一切並回饋社會
喜馬拉雅山區因水電不便,洗澡得付費;食物運送困難,爰伙食極其簡單。學員們深感在臺灣生活的富裕與便利,無不對昔日視為理所當然的生活方式心生感恩。本校中文系二年級林韋豪表示:「在這裡生活了一陣子之後,才曉得過去的我,真的是人在福中不知福啊!」 懷著感恩與付出的心情,也因為見到路途中隨處可見的垃圾,學員們除落實「無痕山林」的精神(LNT, leave no trace)外,更依個人的體力沿路淨山,隨手拾起垃圾並集中處理,地理系三年級的陳亮至表示:「至少,這是現階段我所能貢獻一己之力、回饋這片土地的方法。」

學員們在出發之前即準備了衛生保健、藝術、戶外活動與文化交流等相關教案,希望透過國際志工的管道,在回程途中貢獻一己之智之力,帶給Banepa地區小學一些不一樣的教材。然因天候不佳而滯留於Lukla山區,學員們靈機應變與在地Lukla地區一所小學進行接洽。於資源都在山下的情況下,隨手拾起牙刷編起刷牙歌帶起衛生保健的教案,同時於該小學課後輔導時間與學生們進行英文會話的練習,「看到他們天真的笑容,一切的辛苦都值得了!」財金系蘇紓這麼說。

不可抗力因素與生命的珍貴
團隊幸運地在健行16天途中天氣晴朗,也成功全員登上此行的目標:海拔5535公尺高的基地營,憑藉著個人意志與團隊合作順利抵達目的地讓大夥雀躍不已。然而回程時在Lukla山區機場,準備搭乘小飛機返回加德滿都,卻遭逢連日大霧,被迫滯留於當地長達十天之久。連日大霧飛機停飛的情形令人沮喪,也顯示了大自然的多變與人類的渺小。但是返家之路的不確定性並未讓同學們懷憂喪志,大家反而彼此相互打氣,並利用漫長等待之時間進行行程檢討與未來工作之規劃。

滯留第九天(8/24),大夥驚聞原本預定搭乘的小飛機墜毀在「加德滿都」的郊區山坡,如此震撼的消息令學員們開始反思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機械系三年級的陳彥安表示:「生平第一次離死亡這麼接近,才真正感受到要好好珍惜每一天。」心理系三年級的廖英棋也說:「平常很少去想如果我走了還能剩下甚麼?或是我周遭的人們會怎樣回憶我?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當下就應該去做。」

行程之省思
對同學而言,此行在喜馬拉雅山區所發掘到的珍寶,不是壯觀雄偉的美景,也不是登上基地營的喜悅,而是在這段過程中發生的點點滴滴,以及同學對於未來擔任領導者應有的心態與作為。領導學程主任柯承恩教授認為,此次戶外實習課程,從行前規劃準備到實地執行與後續活動,同學們確實學到領導學程的核心價值:寬廣的視野、謙遜的態度、面對挑戰的責任感與團隊合作的精神。

這段不一樣的生命經驗,就像是擁有許多故事的記憶寶盒。在未來人生的道路上,喜馬拉雅山健行之旅一定會深深影響著這13位年輕人對人生的態度與邏輯思維,是對生命的超然、對外在事務的泰然、與對自我和他人的坦然,還有對回饋社會的然諾。

ENGLISH 常見詢答 學術單位 行政組織 認識台大 服務資源 研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