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_標題 主選單
校園焦點標題
:::

新宇宙食譜

然而在上述異常現象之外,由普朗克所取得之數據大體上相當符合相對簡易的宇宙標準模型之預測,這使科學家得以從普朗克數據推論出有關宇宙成份的最精確資訊。

具體而言,普朗克衛星數據顯示,組成所有星球及星系的常態物質,僅佔宇宙質能密度的4.9%。而透過重力效應而間接證實之暗質(dark matter),則佔26.8%,這比先前估算值多了近五分之一。

相反地,被視為造成加速宇宙膨脹之神秘力量-暗能(dark energy),佔宇宙質能密度之百分比,卻較先前所認定的值為低。

由普朗克衛星所得之數據,也重新認定了目前宇宙膨脹速率-哈伯常數為每秒、每百萬秒差距(Mpc)67.15公里,遠快於目前天文學的標準值。從這個新數值,我們推論宇宙的歲數應為130億8千200萬年。

歐洲太空中心普朗克計畫科學家托普博士說:「普朗克衛星以前所未有的精確性,繪製出最正確詳盡之宇宙微波背景之天象,描繪出宇宙的新樣貌,把我們推到目前宇宙學理論所能瞭解的極限。」。

「從中我們看到普朗克數據幾近完美地符合宇宙學標準模型,但令人困惑的異常現象又迫使我們重新思索部分的基本假設。」

「這是一趟新旅程的開端。我們期待進一步的分析普朗克數據能露出解開宇宙新謎題的一線曙光。」

編者記要:有關新成果的一系列科學論文報告於3月22日登出。來自普朗克衛星之新數據是引用其升空後頭15.5個月的全天空觀測資料。於2009年升空,普朗克衛星使用兩種最先進的儀器來繪製天體圖:低頻儀(包括30-70千兆赫波段)及高頻儀(包括100-857千兆赫波段)。高頻儀已於2012年1月完成觀測,而低頻儀仍持續運作中。

普朗克衛星首張全天空影像及首批科學數據已分別於2010年及2011年發表。此後,科學家們仔細移除介於我們與宇宙背景光線之間的前景輻射,才得到本次新聞稿發表之非常精確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影像。下批宇宙學數據將於2014年初發表。

普朗克科學合作計畫參與者,包括所有致力於普朗克任務發展及專利期間參與普朗克數據處理的所有科學家。他們分別屬於下列四大團隊:低頻儀合作團、高頻儀合作團、DK普朗克合作團、及歐洲太空中心普朗克科學辦公室。歐洲領導的兩個普朗克數據處理中心分別設立於法國巴黎及義大利的特里雅斯特。

低頻儀合作團由義大利太空中心曼多列席領導(副計畫主持人: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伯沙內利)負責低頻儀發展運作。高頻儀合作團由法國奧賽天文物理空間機構普格領導(副計畫主持人:法國巴黎天文物理機構波切),負責高頻儀發展運作。

奧賽天文物理空間機構為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與巴黎第11大學之聯合研究單位。法國巴黎天文物理機構為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與皮耶爾與瑪麗居里大學之聯合研究單位。

普朗克任務發展由歐洲太空中心會員國提供補助金及技術支援。超過40%的任務發展經費由供應低頻儀和高頻儀之二機構提供。透過二主要補助機構-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及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法國與義大利提供逾半的國家補助金。

歐洲太空中心會員國的貢獻對科學任務運作及其數據處理尤其重要。

歐洲太空中心會員國亦提供關鍵技術,如新穎冷卻器,使任務中儀器設備能維持在–273.15°C。此外,美國太空總署也提供重要技術及酬載元件。

若需進一步資訊,請聯繫: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秘書李雁凌小姐
Tel: +886 2 3366 5187
Email:ntulecospa@ntu.edu.tw

1│2│上一頁
ENGLISH 常見詢答 學術單位 行政組織 認識台大 服務資源 研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