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_標題 主選單
校園焦點標題
:::

機械系黃漢邦教授實驗室發表
全球第一手語仿生全人形機器人研究成果

近年來熱門的影視娛樂中,常常出現以機器人為主角的題材,顯示出人類對於機器人的幻想與憧憬。國科會為了促使仿生人形機器人之發展,委由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黃漢邦教授所帶領的機器人實驗室研究團隊,經由三年的努力,完成了從機構、電路到控制演算法完全自行設計與開發的全人形機器人。

臺灣大學機械系黃漢邦教授機器人團隊特於5月31日上午10時,假臺大嚴慶齡工業研究中心第一研討室,舉辦國科會手語全人形機器人成果發表會。本次展演主要展示機器人上下樓梯及表演手語,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表演手語的仿生全人形機器人,希望讓機器人與人的關係在未來能夠更加密切。

成果發表會邀請到臺大副研發長段維新、國科會工程處處長李清庭、國科會阮昌榮組長、國科會工程處經理黃鎮臺、慶齡中心主任王大銘、上銀科技資深執行副總林明堯、新代科技蔡尤鏗總經理及產業界十數位高階主管等多位貴賓到場致詞,並恭賀黃漢邦教授機器人團隊卓越成果,必將引領業界開發更具實力之商機。

臺大機械系機器人實驗室所研發出的全人形機器人名為尼諾(Nino),具有多種實用基本功能,例如,能夠行走、轉彎、前進、後退、走斜坡、上下樓梯、揮手、單手提重物、雙手提重物、雙手推車、說話、眨眼、自我介紹及手語比劃等功能。機器人的外表由鋁合金打造,高145公分,重70公斤,擁有52個自由度,全身總共有52個馬達、112個感應器及電源管理系統。感應器能夠監控機器人的電流、電壓、溫度與馬達的狀態,進而增加機器人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同時,也可以經由遠端連線,遙控機器人,待下達指令後,機器人就能夠自動地完成任務。在人機互動上,尼諾(Nino)搭配工研院的語音模組,能夠用語音與對方溝通,更具有親和力。

另外,實驗室也研發移動式機器人,此種機器人最基本的技術為定位導航以及建立環境的地圖,其困難處在於機器人定位時需要地圖,或者要建立地圖時需要知道本身的位置,因此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成為最流行的移動機器人技術。所建立的2D及3D環境地圖模型可用於城市規劃、環境探勘、室內裝潢、導覽、電影、虛擬實境和遊戲中。

在機器手臂方面已發展多年,由第一、二代的七軸手臂,第三代的四軸手臂,第四、五代的六軸手臂,以及最近的八軸手臂,針對機構設計、電路控制、演算法等多方向持續改進。除了可以控制手臂到精密定位外,對於手臂抓取力量之控制與力回饋之感應,也有不錯之成效,同時與影像結合,達到以視覺回饋的物體抓握。所研發之八軸機械手臂,採用雙軸式機構設計,為全世界第一個容易收納之機械手臂。

在外骨骼系統上,本實驗室亦有多年研發經驗,針對主被動的復健及力量增強問題,先對廣義的人機系統進行理論上的分析,利用自行發展的彈性耦合驅動方式,設計開發上、下肢外骨骼系統。並使用適應性變剛性機構來增加人機互動使用上的安全。此研究設計可以真實地幫助人類行走,輔助老人與上、下肢無力之患者移動。此外,所研發的人工義肢可用於截肢病患。

國立臺灣大學機械系機器人實驗室,由黃漢邦教授指導,目前成員包括博士班和碩士班研究生、大學部專題生及助理。多年來致力於機器人之設計與研發以及製造自動化科技的發展,專長在於智慧型機器人系統、人工義肢、系統控制、機電整合及製造自動化。

此外,曾與許多產業合作,如台灣麗偉、台積電、福特汽車、裕隆汽車、上銀科技、新代科技、華創車電、承德科技等執行多項產學合作計畫。另外,也執行國科會、教育部、技術處、工研院、精密機械發展中心等相關政府機構專題計畫。除了提供技術、經驗及技轉外,並將其中部分研究成果發表成論文及取得專利。

目前實驗室研究方向主要分為智慧型機器人系統、生醫工程及影像伺服系統等三大方向。期許未來能對學術理論及產業技術提升做最大努力,成為相關領域的標竿。

ENGLISH 常見詢答 學術單位 行政組織 認識台大 服務資源 研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