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_標題 主選單
校園焦點標題
:::

農化系陳尊賢教授指導博士生許健輝 榮獲第一屆世界土壤判別競賽個人組第一名

由左至右依序是:農化系碩士生李依庭、農化系碩士生林宜、農化系碩士生鄭亦均、大會主席Prof. Jae E. Yang、農化系特聘教授陳尊賢、農化系博士生許健輝。

第一屆世界土壤判別競賽由國際土壤科學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Soil Science, IUSS)第20屆世界土壤大會(20th World Congress of Soil Science)主辦,於2014年6月5-7日於韓國濟州島舉行,臺灣代表隊由臺大農化系陳尊賢教授擔任教練,農化系博士班研究生許健輝及碩士班研究生鄭亦均、李依庭及林宜等4人組成之團隊。本屆比賽參賽國家共13隊,學生人數48人,教練12人,包括臺灣、美國(兩隊)、日本、中國(兩隊)、韓國(兩隊)、澳大利亞、南非、墨西哥、澳大利亞與歐盟國際隊。本次競賽分成團體賽及個人賽兩個部分進行,經過3天艱苦的野外12個土壤剖面的比賽,本校博士班研究生許健輝從48人參賽中脫穎而出,榮獲個人競賽第一名,非常難得,尤其能贏過團體賽前三名共12人之個人成績,表現極為傑出。臺灣代表隊亦獲得團體賽表現優良獎。

本屆比賽12個隊伍共60人在野外進行三天,裁判組共6個國際學者組成,前兩天為練習適應期間,主辦單位安排每天各判別四個土壤剖面,總共八個完全不同特性土壤剖面。在練習適應的過程中,農化系陳尊賢教授教導如何正確且快速的進行土壤剖面描述及各種特性之解釋與應用,包括判識土壤化育層、基本特性描述(質地、顏色、結構等)、土壤分類、土壤水份含量評估、作物生產適栽性判決、及不同土地利用評估等資料的競賽。比賽期間,教練均不能進入現場,寫完一份土壤比賽項目的時間僅為一小時,要在此時間內完成剖面的形態特徵描述及各種特性之解釋與應用,共50項問題,總分500分,實在是非常不容易的事。特別是對野外土壤調查與競賽盛行的美國、歐洲及日本隊伍,要從比賽中脫穎而出更是艱難。

陳尊賢教授在比賽前有先進行長達五天的野外土壤調查與解釋應用密集訓練,訓練的過程在陽明山剛好遇到寒流及下大雨,過程雖然辛苦,但此訓練對於臺灣代表隊隊幫助相當大,使他們在大會安排的兩天練習適應期間能夠快速的進入狀況,並有助於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所有50個項目的辨識與解釋。個人及團體競賽各考兩個土壤剖面,博士班學生許健輝因為表現特別傑出,獲得個人組最高分,也經裁判組6個國際學者的兩次確認與一致肯定,最終獲得個人賽的第一名。個人賽的第二名由美國人獲得,個人賽的第三名由中國大陸人獲得。臺灣代表隊雖沒獲得團體隊前三名(第一名美國B隊,第二名美國A隊,第三名日本隊),亦獲主辦單位頒發表現優良獎(Award of Excellence)。

臺灣代表隊能參賽,要特別感謝中華土壤肥料學會給予出國參賽3天及參加世界土壤科會大會5天所有經費補助(包括機票、旅館生活費、大會註冊費等)及感謝中華土壤肥料學會與臺灣四所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國立嘉義大學)提供14位研究生於陽明山地區訓練期間5天之所有經費補助。經由此次的比賽經驗,期許學弟妹們充分利用這麼好的學習環境,多多參加國際間的比賽,與全世界的專家學者和優秀學生交流及切磋,增廣見聞,並為臺灣爭光,讓更多人看見臺灣。

ENGLISH 常見詢答 學術單位 行政組織 認識臺大 服務資源 研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