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市中,大部份的土地利用轉變為建地,綠地覆蓋面積明顯下降,不過都市建地的頂樓面積卻通常是閒置空間。
社會系屋頂農業可以讓房屋頂樓的閒置空間轉變為可耕種的綠地空間,除了補償都市化造成的綠地面積下降、降低都市內高溫、吸收二氧化碳以外,亦能促使都市成為生產糧食蔬菜的空間,補貼部分的糧食自給,更重要的是,屋頂其實可以成為都市內另一種公共空間,讓社區居民、大樓住戶能夠走出家門,一起參與社區內的公共活動。
社會經濟組織作為介入社會的方式
生活中的生產與消費或是需求與滿足,基本上就是一個經濟的議題,因此採用最貼近社會生活的議題介入,不管是否認同這個理念,都會因為生活上所需,而不知不覺地加入,所以必須要有組織。
跟一般的經濟組織不同的是,對於「經濟」的認知更加廣泛,將所有可以滿足生活需求的生產都納入了,就是所謂的社會經濟。
社會設計:媒合/連結在地資源滿足需求
都市農園坐落在都市這個空間中,必須要回應都市的議題,包括環境使用與汙染以及社會關係疏離的議題。
都市中的土地使用幾乎都是建地,就算有公園等公共空間,公共性也不足,未必可以呼應居民的需求,另一方面都市也面臨許多汙染的問題。都市中的社會關係也是比較疏離,因為貨幣變成溝通的語言,人們的很多經濟行為是不需要經過溝通,不用知道生產者是誰。但不是說貨幣的高度使用不好,而是認為也許都市居民也可以有其他參與經濟的方式,比較有互動、對生產者更有瞭解且更有信任。
因此我們認為「都市屋頂農園」可能是一帖解藥。在都市中,大部份的土地利用轉變為建地,綠地覆蓋面積明顯下降,不過都市建地的頂樓面積卻通常是閒置空間。屋頂農業可以讓房屋頂樓的閒置空間轉變為可耕種的綠地空間,一來補償都市化造成的綠地面積下降,二來降低都市內高溫、吸收二氧化碳,三來讓都市成為生產糧食蔬菜的空間,補貼部分的糧食自給。更重要的是,屋頂其實可以成為都市內另一種公共空間,讓社區居民、大樓住戶能夠走出家門,一起參與社區內的公共活動。
讓多為垂直建築的都市空間,也可以有一個友善的公共空間來連結社群之間的關係。正因為食物在生活中不可或缺,但是可以發現我們對於市面上的食物有越來越多的不信任,那麼自己種植無毒的作物就可以變成一種參與的誘因。透過關心環境與食物的共同生產形成一個生產者社群,進而滿足需求,形成一個結合生活、生產、生態的經濟系統。在此基礎上,就有機會讓這一群人進一步去討論更多的公共事務,都市農耕就變成一種溝通的媒介。
連結生產者與消費者:回應需求但減少貨幣在其中的作用除了合作生產之外,在消費的部分希望降低貨幣在其中的作用,將面目模糊的生產者跟消費者連結起來,讓經濟活動/交換活動的過程多點互相瞭解與信任。
其形式可能會是共耕共食、社區支持型農業或是社區貨幣的概念。不只是都市:都市農園的戰鬥位置雖然都市農園坐落在都市,試圖回應都市的問題、滿足需求,但除此之外,都市農園針對台灣農業整體所面臨的困境,也有其重要的戰鬥位置。都市農耕無論如何都很難完全滿足都市人口的糧食需求,因此農村的生產仍是相當重要的,但是世代交替之後,年輕一輩的人要返鄉務農是一件風險很高、充滿不確定性的事情。都市農園可以作為一個教育的場所,包括食農教育以及實際農耕的體驗和經驗累積,由此讓農村的議題也被更多人關注,想要務農的人如果在都市中有過一些經驗,回農村務農就不會是一件完全陌生的事情。都市農園作為一個有實際成果展現的場域,可以實際看到操作的模式,而不是理念的講述,可以實際影響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