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新聞

哲學系教授梁益堉團隊VR跨領域研究新發現:從第三人稱視角也能經歷「身體擁有感」

更新日期:113年3月27日

圖1:實驗場景:受試者穿戴頭戴式顯示器和動作捕捉器,看到在右前方距離約45公分處一個跟自己穿著同樣衣服的虛擬身體。在同步條件下,虛擬身體跟受試者被球棒碰觸到一樣的位置,虛擬身體亦可做出跟受試者本人一樣的動作。透過在虛擬實境中踢足球的活動,受試者得以控制虛擬身體、並同步獲得球的觸覺回饋,藉此感受在視線前方的虛擬身體。結果顯示,從第三人稱視角對隔著一段距離的虛擬身體可以產生身體擁有感。這表示基於第一人稱視角與第三人稱視角的身體經驗不像許多研究者所稱有根本上的差異,而頂多是程度上的區別。圖2:臺大「哲學與虛擬身體實驗室」成員:左起林文祥(台科大)、陳博鈺(亞東科大)、劉為開老師(台科大)、梁益堉老師(哲學系)、林傑蠑(哲學系)、廖耕賢(哲學系)、何昀諭(哲學系)、李彥彤(加拿大Western University)。

實驗場景:受試者穿戴頭戴式顯示器和動作捕捉器,看到在右前方距離約45公分處一個跟自己穿著同樣衣服的虛擬身體。在同步條件下,虛擬身體跟受試者被球棒碰觸到一樣的位置,虛擬身體亦可做出跟受試者本人一樣的動作。透過在虛擬實境中踢足球的活動,受試者得以控制虛擬身體、並同步獲得球的觸覺回饋,藉此感受在視線前方的虛擬身體。結果顯示,從第三人稱視角對隔著一段距離的虛擬身體可以產生身體擁有感。這表示基於第一人稱視角與第三人稱視角的身體經驗不像許多研究者所稱有根本上的差異,而頂多是程度上的區別。

臺大「哲學與虛擬身體實驗室」成員:左起林文祥(台科大)、陳博鈺(亞東科大)、劉為開老師(台科大)、梁益堉老師(哲學系)、林傑蠑(哲學系)、廖耕賢(哲學系)、何昀諭(哲學系)、李彥彤(加拿大Western University)。

在日常生活中,各種身體經驗都是從第一人稱視角出發。許多哲學家與科學家均認為,基於第一人稱視角與第三人稱視角的身體經驗有本質上的不同。由臺大哲學系教授梁益堉主持的「哲學與虛擬身體實驗室」 (Philosophy and Virtual Body Lab),在最新研究中突破了身體經驗只能從第一人稱視角出發的限制,發現在虛擬實境的體驗中,受試者竟然可以對從第三人稱視角所看到的虛擬身體產生擁有感(body ownership),並產生「身體位置感」(body-location)和「自我位置感」(self-location)的改變。此研究成果於2024年刊登於國際跨領域期刊 Virtual Reality

當代對於身體經驗與自我意識的探討,哲學與科學之間的界線已經越來越模糊。究竟是哪些因素使人對一個特定身體產生擁有感?在一般情況,我們無法經驗到第一人稱視角離開身體的情形。但藉由VR技術,可以讓受試者體驗到必須轉頭才能看到隔著一小段距離的身體,而自己的視角所在之處卻空無一物的狀況。在本次研究中,量測受試者的身體擁有感、動作感、身體位置感、第一人稱視角位置感等主觀經驗,搭配看到虛擬身體遭到威脅時的膚電反應,以及對出現在不同位置的球所感受的距離遠近,綜合起來分析身體經驗。發現許多受試者竟然對以第三人稱視角觀察到的虛擬身體產生身體擁有感,這顛覆過去許多學者認為第一人稱視角是產生身體錯覺經驗的必要條件的想法。

透過VR研究,梁老師團隊發現許多身體擁有感可塑性的創新可能。並以跨領域的方式,結合心智哲學和經驗科學,來增進對身體經驗與自我意識的了解。此次研究成果,突破目前國際學界的主流觀點,展現臺大在新興學術領域中的研究實力與開創精神。

全文發表於Virtual Reality (2024, 28:1),連結請見:The distinction between first-person perspective and third-person perspective in virtual bodily self-consciousness

捲置上方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