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_標題 主選單
校園焦點標題
:::

吳富春教授 吳富春教授(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暨研究所)曾獲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臺大傅斯年先生紀念獎、教學傑出獎等,現為本校特聘教授。吳教授長期從事礫石河川生態水理研究,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細砂淤積礫石河床對鮭鱒魚棲地造成之衝擊分析、礫石河床淤砂量對鮭鱒魚胚胎存活率影響預測模式、礫石河床棲地環境不確定性分析及鮭鱒魚胚胎存活率風險評估、礫石河床棲地復育沖淤機制探討及沖淤策略優選等,廣獲國際引用。吳教授一篇關於河道植生阻力的論文被引用次數至今累計達60次,被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GU)列入植生水理學領域經典論文。吳教授曾以數學微擾解析河川強制沙洲,發現河道產生起始分歧的判斷標準,對棲地形貌演變提出新的預測方法。近年吳教授亦將研究擴展到生態水文領域,希望藉由環境流量釋放恢復壩堰下游河川天然流制,以滿足河川生態系統與環境維護之需求並兼顧供水需求,亦獲豐碩成果。目前主持國科會三年期整合型研究計畫,針對大台北地區翡翠水庫下游新店溪之多功能環境流量設計進行全方位探討。

呂學士教授 呂學士教授(電子工程學研究所)曾獲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2006)、臺大傅斯年獎(2005)、旺宏金矽獎等,近年研究方向主要利用半導體技術大量生產及價廉物美的特性,結合電學、力學、材料及醫學的跨領域知識,實現出CMOS無線生醫晶片系統(SoC),並率先於著名的國際固態電路會議(ISSCC)中發表。此外,因應愈來愈多的無線通訊標準應用,呂教授亦提出並實現出適用於多重無線通訊標準的電路及系統,其中一篇論文且為我國近年來首先在ISSCC發表的論文。此外,多年前呂教授曾提出並實現的磷化銦鎵/砷化鎵異質接面電晶體結構,不僅為全世界各著名機構多所引用,現在也廣泛地使用於全球27億手機之中。

陳宏銘教授 陳宏銘教授(電信工程學研究所)1986年底完成博士學位,即在AT&T Bell Labs及Rockwell Science Center等全球頂尖研究機構,從事影像分析及視訊通信相關研究,尤其在影像及視訊壓縮方面,陳教授推動MPEG-4及JPEG-2000國際標準之規劃及制定,開創多項編碼技術,對全球多媒體通信發展貢獻卓著。陳教授曾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2008)、臺灣大學特聘教授 (2008)、IEEE Tra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最佳論文獎 (2008),獲獎無數。陳教授於2003年八月回母校任教,繼續發揮其專長,積極配合國內科技發展,貢獻其長年在國外累積之豐富知識與經驗,針對數位攝影機、網路電視、及數位家庭等應用成功開發出一系列核心技術,包括光場相機,數位防手震、自動白平衡、自動聚焦、色彩內插、滾動快門效應補償、液晶顯示器影像優質化、P2P IPTV、數位權管理機制、H.264優質化、電力線視訊傳輸等,有突破性的成果,受國際高度肯定。

陳忠五教授 陳忠五教授(法律學系),法國巴黎第一大學法學博士(1997)。陳教授曾任執業律師,並曾獲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研究貢獻獎(2004),法國巴黎第一大學博士論文獎(1997)等。陳教授研究重點為「財產法」二大支柱:「契約法」與「民事責任法」。陳教授試圖質疑「私人與私人社會經濟地位平等」此一抽象假設,觀察我國社會變遷發展需要,重新反省相關制度理論與實務之發展趨勢,並嘗試提出一些新的觀點。陳教授希望能夠建立一個符合社會實情、滿足人民需要的「意外事故損害填補制度」,亦即由建立統一、共通的規範原理,提供被害人充分而合理的損害賠償保障,同時兼顧應負責任者賠償負擔不致於過度沈重,並減輕國家在紛爭解決任務上的負擔,促進司法資源合理有效率的運用。陳教授利用大量有關醫療或交通等各種意外事故的「實務案例或裁判見解的分析整理」,試圖解析實定法運作多年後,所呈現出來的各種「現象」,發現其背後隱藏的「真正問題」所在,然後找出之所以形成社會、政治、經濟或文化等層面上的「原因」,進而提出解決之道。

潘子明教授 潘子明教授(微生物與生化學研究所)曾獲2009年 國科會傑出研究獎、2009年國家新創獎、2008 Professional Achievement Award from Chinese American Food Society、2007年台灣保健食品學會保健食品發展特殊貢獻獎等,獲獎無數。潘教授於具審稿制度之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24篇、研討會論文343篇。近年致力於「紅麴」研究,其中有關紅麴者共28篇,兩篇紅麴蛋白質體學之研究論文被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所出版的農業與食品雜誌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選為 2007 年引用最多論文 (most cited articles)。在紅麴的研究領域中,除了要探討培養出功能優異菌株之關鍵技術外,還要面臨研究題目的創新和將其研究成果應用到健康生活上等各項的挑戰。潘子明授將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紅麴,經過一連串的研究,已經從一般的食品和天然色素的功能角色,躍升為保健食品,預防醫學的新寵。其主要保健功能包括:調節血脂、抗疲勞、不易形成體脂肪與抗阿茲海默症等,均在該領域頂尖學術雜誌發表。目前潘教授研發成果已經完成技術移轉,優質產品量產上市,成為改善阿茲海默症及降血脂之保健食品。

上一頁1│2│
ENGLISH 常見詢答 學術單位 行政組織 認識台大 服務資源 研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