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臺大應力所教授李世光榮獲美國國家發明家學院院士
臺灣大學昆蟲系教授楊恩誠及其研究團隊所研發的無蜂王授粉蜂箱,以蜂王費洛蒙取代蜂巢內的蜂王,未來產業化後將可解決瓜果農長期找不到蜜蜂授粉的困境。
臺灣大學昆蟲系教授楊恩誠及其研究團隊所研發的無蜂王授粉蜂箱,經測試使用單一個費洛蒙,具長達3個月且還有穩定蜂群的功能。此研究的蜂箱經產品化後已獲得專利。
臺灣大學生農學院研究成果指出,在極端氣候最劣情境下,原適居於中高海拔山區的授粉蜂,其因氣溫上升逐漸往高海拔遷移。氣候變遷顯著影響農業作物栽培與生態系統的授粉服務,為解決田間栽培所面臨的問題,設施栽培逐漸成為農民選擇的栽作方式。
臺灣大學昆蟲系教授楊恩誠藉由「臺灣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核心研究群計畫」的經費,改良過去傳統溫室內授粉的方法,一次解決傳統蜂箱蜜蜂數量過多,以及農戶常因開蜂箱餵食蜜蜂而易受攻擊的問題。
無蜂王蜂箱也可以在溫室內進行瓜果授粉的任務。臺灣大學昆蟲系教授楊恩誠研究團隊,完成智慧農業創新,以蜂王費洛蒙取代蜂巢內的蜂王,未來產業化後將可解決瓜果農長期找不到蜜蜂授粉的困境。
全球暖化造成區域氣候變異加劇,農作物因氣候變異導致其適栽區域顯著改變,且開花與授粉期亦受影響。同時,蜜蜂的分布與授粉亦受氣候變異衝擊,使得作物無法精準授粉,進而導致產量大幅減少,品質亦同時受到影響,蜜蜂也因蜜源消失數量驟降。國外研究發現過去30年來,地球上昆蟲的數量與種類正快速減少中,授粉昆蟲的大量消失嚴重影響農業生產,然而未來若以人工取代蜜蜂授粉取代,所需成本將引起農產品價格飆升。
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受國科會補助的「因應氣候變遷淺山坡地農業生態系服務調適策略研究」,由副院長林裕彬與團隊進行氣候變遷對農業生態系的影響研究,其中團隊成員–昆蟲系教授楊恩誠與助理教授曾惠芸,帶領研究團隊深入調查研究區域蜂群的數量、分布及開花植物間的關係。研究成果指出,蜂群在極端氣候最劣情境下,原適居於中高海拔山區的授粉蜂,其因氣溫上升逐漸往高海拔遷移。此項發現與團隊成員農藝系教授盧虎生、王淑珍與園藝系李國譚教授於研究荔枝、龍眼的適栽區改變的結果相同,顯示氣候變遷顯著影響農業作物栽培與生態系統的授粉服務。因此,為解決田間栽培所面臨上述的問題,設施栽培逐漸成為農民選擇的栽作方式。
基於上述計畫的研究成果,楊恩誠教授藉由「臺灣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核心研究群計畫」的經費,改良過去傳統溫室內授粉的方法,一次解決傳統蜂箱蜜蜂數量過多,以及農戶常因開蜂箱餵食蜜蜂而易受攻擊的問題。楊教授利用費洛蒙讓蜂箱內僅需存有一片巢脾,以取代蜂巢內的蜂王,並將此無蜂王蜂箱應用於溫室內進行授粉的任務。研究發現直接使用含工蜂的巢脾加上費洛蒙,即可在溫室內穩定蜂群並進行授粉。進一步在栽種 2 分地的洋香瓜溫室內,測試無蜂王授粉蜂箱的效果,發現所需的蜜蜂數量不需多,即可完成授粉工作。且經測試使用單一個費洛蒙,具長達3個月且還有穩定蜂群的功能。此研究的蜂箱經產品化後已獲得專利,並將包含無蜂王授粉技術的紙蜂箱應用於全臺 88 間溫網室、12 種作物進行授粉試驗,包括洋香瓜、美濃瓜、草莓、絲瓜、苦瓜、大黃瓜、小黃瓜、棗子、櫛瓜、藍莓、甜桃、燈籠果等,結果皆獲得很好的授粉成效,除增加作物產量與品質外,同時創造蜜蜂授粉產業的發展、減少仰賴從國外進口熊蜂(bumblebee)可能造成的生態危機,研究成果深具學術研究與落實農業實質應用。
當期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