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_標題 主選單
校園焦點標題
:::

臺灣的本省數學院士很少

王: 臺灣的本省數學院士一直都很少,事實上現在只有一個,相對於物理、化學,他們就比較多,是不是在很多事情上比較吃虧?我們應該怎麼看待這件事情?
丘: 院士是個榮譽,只是代表某段時期的工作,不是永遠的。我覺得,鼓勵是非常重要的,不過,臺灣漸漸和大陸一樣,院士的威望跟影響力越來越大,我認為這不是一個好的趨勢。舉例來講,只要是院士,退休年齡可以延遲,我覺得沒這個必要,應該要看研究工作做得多好來算。在美國做院士,基本上,除了榮譽以外,沒有太多好處,他去發表一篇文章,人家未必接受,他去申請 NSF 計畫,人家也可能拒絕。當年我們 Harvard 有一個大教授、一代大師、當然是大院士,申請 NSF 計畫,人家也沒有接受,不接受他也就算了,他也沒有再申請下去。我覺得他那個案子是不太公平,但是另一方面他不在乎,我覺得他很好,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拿不到就拿不到。可是臺灣現在慢慢走向一個趨勢,院士越來越重要。因為是院士就要特別對待,同時講話比別人響得多,這完全是不應當的事。
院士太多榮譽,這是不好的事。只要你做了院士以後,在國科會講話、在學校或其他地方講話,都變成很重要的事。我認為在大陸有一件很不合適的事,政府對學校的評比以院士多少為主要標準。臺灣現在慢慢也有這個趨勢,用臺大有多少院士、清華有多少院士、交大有多少院士來比較,院士多的學校就比較重要。所以學校不停地希望找到院士,因為院士的頭銜有太多好處,有了眾多的院士,學校要到國家、到教育部申請補助都比較容易。我覺得這是很不自然、很不好的事情。雖然有少數的院士還在不停的努力,做出第一流的學問,但是有些人當了院士後就不做研究了,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有些人本來就沒資格當院士,當選後好像什麼都懂了,變成大院士了。年輕人非得跟他走不可,不跟他走的話,他們往後升等、申請國科會計畫等都會受到院士的打壓,這是最大的危險。大陸現在就是如此,學術研究遇到很大的困難。現在在大陸,無論誰做了院士以後,他就變成數學界所有學科的專家,其他的年輕人如果不肯接受他的控制的話,就沒辦法在大學混下去。臺灣如果走這條路的話,照我看,臺灣的學問就不用做了。所以我想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假如判斷升等和得獎都是用學問深淺來衡量,院士不院士其實不太重要。我覺得中國科學院及中央研究院吹捧院士的做法,主要是宣傳自己,要表示我們中央研究院院士是最偉大的,中國科學院也是這個意思。只要做了院士,就比其他人好,這就變成封建王朝,在學術界,只要是院士的學生就很容易地爬上去了,這是很不好的事情。在臺灣還有本省院士的問題,其實學問差不多了,自然會多一些臺灣的院士,這是判斷的問題,但也是很大的問題。舉例來說,十多年前林長壽做院士的時候,我花了很大的力氣推舉他,跟不少院士吵了一架才讓他做,我想主要的原因是他在臺灣工作很久了,很多人不相信他有能力,可見當時是歧視本省學者的。有些人覺得在臺灣做出來的學問不是第一流的,事實上,林長壽做的工作比很多海外的學者做得好,他絕對夠資格做院士。無論從當時和現在看,他都是夠格的,同時他也為臺灣做了許多,是一個真正有貢獻的學者,他比一些國外的數學院士做得還要好。
有些海外的學者,除了第一年做院士的時候來了一次,以後就根本不來了。可是話又說回來,海外院士,在臺灣跟在大陸有不同的功用,海外院士還是做了些事情的。做了什麼事情呢?至少他來會討論臺灣的情形,也有一些構想,雖然不見得有極大的功用,至少也做了一些事、講了一些有意思的建議。我當大陸的海外院士,從1994年第一屆開始到現在,從來沒有受過國內院士歡迎。不但是這樣,有一次選院士的時候,出於關心,我還特別寫信。事源當時有位院士要選他的親戚,自己不避嫌就大力推舉他的妻舅。為了公平起見,我找了這個學科的海外公認五個專家,給這個候選人做了評語。關於這個候選人的能力,很清楚的講明,這個候選人就算在國內,在同一個學科裡面,也不見得排到前三名。我將這些海外專家的意見寄給中國科學院的院長,他沒有請我出席,只是他將我和其他海外專家的意見送到數學的評審委員會討論。這個院士不但不因為親戚而避嫌,他還說:「我們中國選院士是中國的事,跟外人無關。」所以這五個海外專家的意見就全部被忽略掉了。他們的意思就是,你們不要來管我,這是我們的事。數學的內容好壞應該不分國界啊,我覺得這是很荒謬的,目前臺灣在這方面沒有這個問題。海外院士,或者利用通訊的方式或者來臺灣開會,能夠提供意見是很好的事,畢竟我們是在討論科學,科學只管他是好或不好,不應該有國界的問題。
王: 所以老師是覺得,院士這個問題不在海內、海外,還是應該要維持一個真正國際的水平。
丘: 水平應該要維持。
王: 因為臺灣的院士數學這邊比較少,當然是吃虧,但是也被讚賞的是他的水平,是一個真正數學的國際水平。
丘: 就是這樣,我覺得客觀的評審很重要,不能因為爭取本省院士就把水平拉低,水平降低了以後就沒有辦法返回,一子錯滿盤皆落索。也不能說在海外有名的就選他,海外有名的也有是憑關係、憑種種手法爬上去的,即使美國的院士也並不見得一定好。選院士一定要以學術為主,其他事情為次。兩個候選人學術差不多時,當然以本省為優先。其實對臺灣真有貢獻的就很好,有些本省院士也不見得為臺灣做事。有些人不做學問了,就算是本省院士也沒有什麼意義。有些海外的,可能是真正很關心臺灣的學者,也不見得不好。第一個標準一定是學術,其次是候選人是否真正關心臺灣的事情。我們選院士常常這樣,某某學人,有時到臺灣來走走就表示他關心臺灣,這有點荒謬。很多人到臺灣來,不見得真的是為了學術,有時候是為自己找些好處,中國大陸也是。可是有些人是真的很關心臺灣,真的花功夫來幫忙的,那不一樣,所以我們要分辨清楚。
王: 還是整個要國際化。
丘: 國際化還是好的,國際化的好處就是有客觀的水平,同時讓我們能夠了解海外的情況,現在臺灣的院士的平均水平很明顯比大陸的水平高。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ENGLISH 常見詢答 學術單位 行政組織 認識台大 服務資源 研究發展